top

群众文化齐争艳 古都无处不欢歌

发布时间:2012-09-08 10:21   来源:安阳日报

 

    繁星尚未点亮万家灯火,晚风便满载鼓乐欢歌拂向古都。遍地开花的文化广场上人潮涌动,锣鼓喧天,欢快热烈的舞蹈,诙谐轻松的小品,还有那响彻云天的嘹亮歌声汇成了欢乐的海洋。此时,在乡间街道、健身广场、文化大院,同样是鼓乐声声、歌舞正劲,唱出希望、舞出豪迈。

    如火如荼的群众文化活动,就这样遍布古都的城市乡村,融入安阳人生命中的每一天。

    政府搭台   繁荣文化创品牌

    为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我市结合本地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日益健全的文化场所和不断扩大的群众文化队伍,对全市的群众文化活动提前策划,积极调研,统筹规划,确立了以“文化安阳、百姓舞台”作为我市群众文化的品牌。

    为保证活动的科学高效,我市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常保利为组长,市文化、广电、公安、文明办主要负责人及各县(市)区委宣传部部长为成员的全市群众文化活动领导小组;建立了党委宣传部、文化、公安、园林、城管、街道办事处、乡镇、社区参加的协调会制度,定期对活动组织单位、节目、场地、设施等进行沟通协调,实现了群众文化有领导、有组织、有阵地、有管理,各项群众文化活动有序展开。在具体的演出安排上,我市倾力打造了易园露天剧场、市政广场、贞元广场、龙安游园广场4个市级文化广场,组织优秀演艺人员、艺术团队开展主题性广场综艺晚会,坚持周周有演出,场场有主题。各县(区)也明确了主要文化广场,确保20场主题演出任务圆满完成。同时,通过扶持群众自发性广场活动,引导群众文化团体广泛参与,把广场演出从主要文化广场延伸到街道社区、农村文化大院,从而形成市、县(市)区、街道、社区多层次文化演出同时运行的群众文化体系。

    为推动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开展,我市进一步完善了文化设施建设,为群众提供了一大批设施完备的文化活动阵地。市民文化广场经过改造升级后,不仅扩大了广场使用面积,还增添了大面积的音乐喷泉、水幕电影,进一步提高了文化阵地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馆、站的服务功能,拓展活动开展范围,目前,我市已建成1个市级文化馆、7个县级文化馆、9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11个街道办事处文化活动中心。为实现群众文化活动全覆盖,我市还把分散的社区小广场、公园绿地等文化活动点,纳入到全市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管理中,帮助协调解决活动场地、音响、灯光、用电等问题,形成了人民公园前门、洹水公园中心广场等一大批文化活动小场所,方便了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

    与此同时,我市成立了群众文化演出艺术指导小组,定点定期对群众文化团体进行艺术指导,提高节目质量和演出水平。目前,我市仅城区就有近180支群众文艺演出团体活跃在文化广场的舞台上,内容涵盖合唱、舞蹈、戏曲、太极、模特表演、秧歌、盘鼓、腰鼓等多种艺术形式。同时,我市还通过开展文艺赛事,加强群众文化队伍建设,先后组织了一系列文化赛事,选拔了一批文艺新人,激发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给我市群众文化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带动了全市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

    如今,“文化安阳、百姓舞台”群众参与越来越多,舞台越来越大,这一活动已成为古都安阳的知名文化品牌,使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都又增添了一张亮丽的名片。

    群众参与   广场文化贴民心

    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切入点,积极引导群众参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市广场文化活动的主旋律。每年5月至10月广场演出期间,我市各地文化广场成为一个个开放的、充满欢声笑语的群众文化大舞台。

    每到星期三,住在市政广场附近的居民都习惯性地将晚饭时间提前,然后拿着扇子、带着板凳来到广场,一边乘凉一边观看精彩的演出。他们高兴地告诉记者:“自从有了每周一次的广场文化活动,来这里看演出成了我们雷打不动的习惯。今天看他们的,下周我们表演给他们看,又看又演真过瘾。”

    广场活动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离不开群众的广泛参与。为调动群众参与广场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我市各县(市)区都强化引导,多措并举,使越来越多的基层群众积极地参与进来。北关区在活动安排上注重细节,通过举办各类专场演出,调动了辖区文明单位、幼儿园、企事业单位、社会文化团体、社区居民的参与积极性,该区豆腐营办事处的每场演出都是由新村社区承办,演出节目多、时间长,社区书记李如生告诉记者:“居民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每次演出他们都争着抢着要上,不让谁上都不乐意。”文峰区的广场演出活动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切入点,明确了群众文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路,通过广泛的群众参与,真正形成一个个开放的群众文化大舞台。该区在活动中坚持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的主格调,以文化进网格为组织支撑,以开展培训、行业参与、打造团队、开展文化志愿者活动为服务载体,形成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常态化与集中性演出相结合、流动舞台与固定场所演出相结合、活动主题与中心工作相结合、普惠式服务与定制性服务相结合的模式,切实把群众的需求当做文化工作核心,展现了当今安阳群众文化的时代风采。该区针对环卫工人的需求,把专场文艺演出办到了环卫处,使环卫工人的参与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男女老少齐上阵,说的说,唱的唱,个个成了“文艺骨干”,展现出现代环卫工人的精神风貌和靓丽风采。

    正是有了群众的广泛参与,我市的广场文化遍地开花。无论是清晨还是黄昏,在各个广场经常会看到一幕幕这样的场景:唱红歌的、玩乐器的、打腰鼓的、练太极的、抖空竹的、跳绳的、踢毽子的、扭秧歌的、跳健美操和交际舞的人们,或三五成群,或排列成阵,表演者热情奔放、观者击掌喝彩。重大节日期间,广场文化活动更展现出和谐安阳的亮丽一幕。

    舞台延伸   文化盛宴惠民生

    让群众与舞台零距离,是我市在推动群众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进程中所取得的重要经验。广场、社区、村落、农舍……哪里需要,文化舞台就延伸到哪里。

    今年在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等部门的积极协调和大力配合下,河南省豫剧三团圆满完成了分配给我市的“舞台艺术送农民”演出任务,为我市41个行政村演出77场,广大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尽享戏曲盛宴。活动自5月21日开始实施,历时21天。河南省豫剧三团团长汪荃珍、书记贾文龙等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分别带领两个演出组,为农民群众送上了《朝阳沟》、《香魂女》、《村官李天成》等经典剧目,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他们说:“这么多戏曲名家把精彩演出送到了家门口,让咱实实在在过了一把戏瘾。”

    “报名了吗?咱社区要举行‘我要上殷都春晚’海选演出活动呢!”连日来,在殷都区的各社区(居委会)、村委会,不同形式的广场演出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登台表演。自2011年起,殷都区在“文化安阳、百姓舞台”全市群众文化活动中,以“我要上殷都春晚”为主线,依托各类民间文艺团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节目创作和表演活动,通过社区(农村)、乡镇(街道)、区三级选拔,推选内容涵盖舞蹈、戏曲、歌曲、器乐表演、相声、小品、魔术、诗朗诵、腰鼓、太极拳表演等一大批群众喜爱的优秀节目,为基层群众搭建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受到了百姓的广泛称赞。与殷都区一样,龙安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采取措施,周密安排,把广场文化活动延伸到了群众的家门口。该区龙泉镇大涧村在政府的引导下,将广场文艺演出作为一种长效的文化娱乐形式,每半月进行一次戏曲擂台赛,邀请我市戏剧名家当评委,以比赛颁奖的方式进行,满足了当地群众的文化需要,还吸引了郑州、鹤壁、濮阳等周边地区群众踊跃报名登台。

    舞台延伸不仅满足了普通群众“看”演出的要求,更让他们展示自己文艺才华的渴望变成了现实。“把文化演出办到我们家门口,让我们的业余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么精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让我们参与其中、乐在其中。”“我们期盼这样的活动能一直持续下去,它不仅满足了我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助推了社会文明。”在古都的每一个地方,只要谈起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都是好评如潮,赞美之声不绝于耳。

    创新思路   综合效应结硕果

    7月6日,市东区易园文化广场上,文峰区文化志愿者服务活动在这里启动。“发扬奉献、关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推动文化建设服

责任编辑:0

相关阅读

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