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这个节日由来已久,从我记事起我们滑县人就很注重过中秋节,如同过年一样,很热闹,有许多传统习俗,至今想起来还很有趣味。
据民间传说,元朝时滑县老百姓因八月十五杀家鞑被统治者大肆屠杀,家人失散。后来,人们为记住这场浩劫,并期盼家人团圆,就将这一天作为节日来纪念,称团圆节,又因适逢三秋之中,大家习惯叫中秋节。
家乡的中秋节有两大特点:一是过节所备食品特殊,因期盼家人团圆,所以过节家乡人很讲究圆,天上月明圆,地下人团圆,人们要祭“月明”所备的供品月饼、锅盔、年糕、苹果、梨、石榴、葡萄等都是圆的,寓意甜甜美美,团团圆圆。二是有节日象征,八月十五月明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是家乡中秋节的象征性食品,象征人们生活美满,甜蜜平安。不管穷家还是富户都要买月饼,品种有糖泥、枣泥、花生仁、青红丝等。每当节日临近,小贩便走街串巷叫卖,直卖到十五天黑。不少农家小户专门等到这时买月饼,与小贩讨价还价,可以买到便宜的月饼。
锅盔是家乡人中秋节必不可少的食品,有糖锅盔、咸锅盔、芝麻锅盔等。有人制出锅盔模子,直接把发过酵的面团按进去,能很快制出一个带着图案花纹的锅盔。
谷翻(又名小锅煎饼)是家乡人过中秋节时做的土特食品,制作这种食品工艺复杂,费时费力,需要特殊的炊具,但这种食品口感好,很受人们欢迎。我母亲是摊谷翻的能手,每年中秋节前,她都要将小米用水泡好,再磨浆、发酵,然后用土坯在地上支起谷翻锅连夜制作。母亲说,谷翻稀罕儿,常让我们姊妹几个分别用手巾包上三五个,送给邻里的叔、伯、婶、大娘,让他们也尝尝鲜。
每年一到中秋节,家乡人总是白天忙地里的农活儿,晚上准备过节的食品,像过年一样忙。
在老家,典型的民间习俗有好几种。
一是祭月。八月十五月明圆,这一天的月亮比平时更大更圆。晚饭过后,家家户户都要在院子正中间放上一张小桌子,摆上月饼、锅盔、梨、石榴、葡萄等,祭祀月明爷。老人说,月明爷喜欢吃毛豆。农家人每年都要从自己的地里拔几棵毛豆煮熟摆在桌子上当供品,小孩子也跟着大人朝月亮祭拜。
二是走亲访友。中秋节最典型的习俗是走亲戚拜朋友,节后第二天,人们放下田间的农活儿,提上礼品去看望亲人和朋友,表达节日的祝福。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家乡人所提的礼品最普遍的是“带穗手巾兜锅盔月饼”,尽管只是些面食之类的食品,在那年代可是最好的礼物!
三是儿童赛鞭。中秋节男孩子还有一项特殊的活动,那就是顶鞭(顶:方言,即比赛)。晚饭过后,皓月当空,男孩子都要拿上自己早已准备好的长鞭到约定的场地打鞭。长鞭在空中挥舞,发出清脆的响声,划破中秋的夜空。更为有趣的是邻村几十个甚至上百名小伙伴在一起群赛,那场面着实壮观,尽管有时还闹出一些不愉快的事,但每年总要照例参赛。这是孩子们每年必不可少的活动,是一种典型的民间习俗。
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人们富了,思想观念也变了,那种赏月祭祀、孩童顶鞭的习俗已销声匿迹,可走亲戚拜朋友仍很盛行。不过 ,带穗手巾早已在民间绝迹,被大大小小的礼品盒代替,向亲友馈赠的礼物已变为营养品或滋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