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清明追思之风清气正丨别样清明一样情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22-04-05 16:01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4月2日,开封市尉氏县邢庄乡蜜蜂赵小学学生通过网络缅怀革命英烈。清明节前夕,为引导广大青少年传承弘扬革命先烈的优秀品质,缅怀、学习、捍卫英烈的风尚,尉氏县中小学开展了“云端祭英烈”活动,增进广大青少年爱党爱国情怀。李新义摄

4月3日清晨,正阳县清水河雾色朦胧,河边草木发华,清新悦目,一幅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生态画卷跃入眼帘。高万宝摄

  编者按

  正值一年春草绿,又到一年清明时。清明祭扫,缅怀先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仍处于关键期,不扎堆、不聚集已然成为一种防疫共识。

  今年,因疫情原因,人们无法到现场祭扫亲人的坟茔,难以亲临表达对逝者的哀悼,但仍可通过多种形式慎终追远、缅怀故人,致敬英烈、寄托哀思。如济源示范区号召市民采用绿色、文明、创新的祭祀方式,倡导文明健康祭祀。一捧鲜花、几杯薄酒、三两诗句、踏青遥寄,其他如网络祭扫、家庭追思会、预约代祭、撰写祭文等,都能很好地表达纪念。

  清明是承载情感的节日,春天是孕育万物的季节。春天已来,疫情终会散去。

  文明祭扫成为新风尚

  □本报记者王向前

  今年清明节,我省文明祭扫已然成为新风尚,人们纷纷通过“云祭扫”“代祭扫”等方式表达对已逝亲人、革命先烈的情思。

  在位于新郑市的河南福寿园,这几天有300多人通过陵园的智慧平台下单寻求“代祭扫”服务,200多个家庭已通过线上云纪念馆表达哀思。

  “‘代祭扫’中我们有专业礼仪人员提供服务,流程规范,仪式温馨,一些家属在下单时还会提出一些附加服务,比如购买亲人生前喜欢吃喝的东西等,我们都会全力做好。‘云祭扫’更是打通了时空,让哀思尽情表达。”河南福寿园工作人员刘悦表示,变化的是祭扫形式,不变的是无限追思,随着文明进步以及绿色殡葬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市民采取这种祭扫方式。

  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清明节前夕,省民政厅通过电信运营商和河南手机报等途径,向全省手机用户发送安全文明祭扫公益短信,积极倡导网络祭扫、家庭追思、植树缅怀等安全低碳祭扫方式。全省有关机构开通网络祭扫平台83个,截至4月4日晚已提供网络祭扫服务21.05万人次。

  山上开满映山红

  □本报记者胡巨成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刘宏冰

  清明时节,大别山中,漫山遍野的映山红次第开放。

  3月31日上午,商城县伏山乡余子店小学的少先队员们,身着整洁的新校服,胸前飘着鲜艳的红领巾,手持娇艳的黄菊花,沿着大别山金刚台下里罗城景区的初心路,过红桥,跨红河,穿过红军林,经过红军井,缓步来到红军医院遗址旁的无名红军烈士墓地,整齐列队,敬献鲜花,追思先烈。

  “同学们,这里长眠着30多位红军烈士。最小的那名红军战士才14岁,比你们大不了多少。”带队的张永玉老师激动地说。

  1929年5月6日夜,商城起义爆发,革命烽火很快席卷商城全境。起义创建的河南第一支工农红军武装——红十一军三十二师,当年冬从余子店集结出发智取商城县城后,创建了河南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商城县苏维埃政府。洪学智、张祖谅、陈明义等开国将领,以及抗日英雄赵崇德等革命先烈,都是追随商城起义的烽火,走上革命道路的。

  与里罗城无名红军烈士墓一山之隔有个小山村——新塘湾,湾后向阳坡上,有当地政府从山西省原平市刘家庄找回抗日英雄遗骨建起的赵崇德烈士墓。2020年,这里建起了赵崇德纪念园,慕名而来瞻仰缅怀英雄的人络绎不绝。

  “同学们,你们要记住,这位抗日英雄叫赵崇德,就是他率队夜袭日军阳明堡机场,炸毁了鬼子24架飞机。他是我们的老乡,是我们的骄傲。”站在赵崇德烈士墓前,余子店小学校长廖晓兰深情地告诉她的学生,“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忘了他们!”

  老师和学生们刚走,商城县炖菜产业发展协会副会长余弟和带着一辆大吊车、一辆大货车,拉着两棵高大的银杏树,轰隆隆地开了进来。

  “现在提倡绿色清明、文明祭扫,不烧纸、不放炮。我和几位友人一起,在纪念园内栽两棵树表表心意,惟愿英魂永驻、浩气长存,百世流芳、万古长青。”余弟和真诚地说。

  “这些天,来祭扫的人明显多了,隔几天我就要清理一下烈士墓前的花。有些人自家祖先的坟还没上,也要先到这里来献朵花、行个礼。”志愿守护赵崇德烈士墓的新塘湾村村民吴宗英说,“山里人都明白这个理儿:日子好了,不能忘了牺牲的英雄们。”

  “为先烈守墓,清明自发祭扫,在老区早已深入人心。”商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岳蔚表示,3月31日前,安葬有2545位烈士的商城县革命烈士陵园,已累计接待397人次的祭扫。根据疫情防控要求,4月1日信阳全市停止现场祭扫后,商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面向社会及时开通了代为祭扫服务,同时积极倡议网上祭扫,缅怀先烈。

  “云祭祀”寄哀思

  □本报记者樊霞成利军

  作为扫墓祭祖、追念亲恩的传统节日,今年的清明节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济源示范区号召市民采用绿色、文明、创新的祭祀方式,倡导文明健康祭祀。一捧鲜花、几杯薄酒、三两诗句、踏青遥寄,都是最好的纪念。

  4月3日,记者在位于济源孔山的圣皇岭陵园看到,来这里祭祀扫墓的人并不多。在陵园门口,济源示范区林业局、民政局的工作人员正在服务台前整理鲜花。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李向阳对记者说:“为引导广大市民文明祭祀,有效预防森林火灾和人群聚集,林业局提前采购了一批鲜花,于清明节前后在主要公墓和坟区设立服务点,用鲜花向市民换取香蜡纸烛等祭祀用品。”

  “大多数公墓建在林区或是山区,植物比较多,每年都会因祭祀扫墓而引发多起火灾,有的还因此被罚款判刑,实在是太不值得了。”来此祭拜亲人的郝先生对“香蜡纸烛换鲜花”活动非常赞同,“花几块钱买一束鲜花放到墓前,既能寄托哀思,又不会产生任何安全隐患,这种做法非常值得推广。”

  祭祀的形式在变,但缅怀的深情不变、传统文化的价值不减。天坛街道倡议居民“祭奠故人应侧重于心而不拘于形,提倡踏青遥祭、网络‘云端’祭祀等文明、安全、环保的祭扫活动,寄托哀思、礼敬故人”;济源示范区应急管理局等多部门则倡议开展“亲情信箱”等新型祭祀活动,“通过植一棵树、献一束花、敬一杯酒、诵读祭文等方式向亲人寄托哀思,告别祭祀陋习,营造文明祭祀的新风尚”,同时开展集体网上祭英烈活动,通过手机在线学习英烈先进事迹、阅读红色故事,借助网上鞠躬、献花留言等形式,表达对英烈们深深的缅怀和敬意。

  天坛街道居民聂先生关注了一个专门用于网上祭祀的APP,扫描二维码进入该平台后,在“创建灵堂”栏目里为逝去的亲人注册了一个“云上灵堂”,通过“云端”在虚拟模式中点亮蜡烛、书写祭文、植树以表达思念之情。

  聂先生认为“云祭祀”的方式非常好。他说:“跟传统的扫墓形式相比,网络祭祀的形式和内容更多样丰富,在凝重的音乐声中,举行家庭追思会,更能激起对亲人的思念,仪式感反而更强了。”

  同样进行“云祭祀”的沁园街道居民黄女士对记者说:“受疫情影响,今年的清明节很不寻常。在网上祭祀亲人,能减少人员流动、人群集聚带来的感染风险,也有助于我们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同时还原了清明节‘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的本质。”

  焯冉,你是妈妈的好儿子

  □本报记者徐东坡

  4月2日,漯河市烈士陵园,碧草偎依的一方墓碑周围,一束束鲜花环绕,墓碑上,放着一把大白兔奶糖。

  这里安息着漯河籍卫国戍边战士、24岁的王焯冉烈士。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祖国有幸有你捍卫,山河无恙,寸土不失。——你是妈妈的好儿子。”墓碑的正面,一束黄白相间的菊花典雅芬芳,鲜花上的字条上,写着妈妈对儿子的思念。

  这是王焯冉的妈妈送来的鲜花,虽然他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但在妈妈心里,他永远是那个“心肝宝贝”。

  因为疫情或是距离遥远,大家不能到烈士陵园来现场祭奠,但人们把对王焯冉烈士的崇敬和思念化作一束束鲜花、一句句留言,送至漯河市烈士陵园。

  “山河无恙,英雄不朽——长沙老柴医生”

  “清明将至,致敬战友——新疆雅雅医生”

  ……

  除了鲜花和留言,王焯冉烈士的一位战友还专门送来了大白兔奶糖,表达特别的哀思。

  “因疫情防控需要,清明节期间漯河市烈士陵园实施闭园管理,为了方便烈士亲属和社会各界祭奠英烈,漯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倡导网上祭扫、开通网上祭英烈平台,并提供代祭扫服务。”漯河市烈士陵园负责人张素贤说。

  在陵园门口,一位快递小哥飞奔而来,将一束鲜花送到了陵园工作人员手中。工作人员来到王焯冉墓前,躬身抚擦墓碑,将鲜花献上,并深深鞠躬,表达对烈士的崇高敬意。代祭扫完成后,工作人员将代祭照片、视频通过微信发送给烈士亲属或不留名的送花人。

  一周以来,陵园已经收到了30多束送给王焯冉的鲜花。

  今年,在退役军人事务部的倡议下,我省各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纷纷推出云祭扫界面。

  张素贤说:“已经有400多万人通过云祭扫方式,在中华英烈网上给王焯冉献花、留言,表达对这位年轻烈士的怀念和敬意。”

  95后“礼仪师”卓玉

  “清明节只会更‘清明’”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冯刘克陈浩

  见面不主动握手,告别不说“再见”,已然成了“入殓师”这个行当的行规。

  卓玉(化名)就是这个行当中的一员,目前就职于河南福寿园。

  “是这样的。”采访中,卓玉每回答一个问题,必定在前面加上这句话,显得有板有眼、很能控场。对于1997年出生的女孩子来说,她显出超乎寻常的成熟和冷静。

  4月3日,卓玉对记者称她“入殓师”进行了纠正:“是这样的,‘入殓师’的说法不准确,我现在从事的工作除了给逝者沐浴、穿衣、化妆之外,还有接待、洽谈、协助、管家等,应当叫作殡葬从业者或礼仪师。”

  2015年,卓玉考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读的专业是“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报考这个专业是因为父亲的建议,卓玉的父亲在家乡一家公墓给工作人员做饭。

  在她父亲的认知中,陵园的工作清闲,同事关系简单,对于女孩子来说,不失为一个好工作。

  “因为经常跟着父亲去墓地,对殡葬行业还是有一些了解的,所以刚读这个专业的时候也没有太害怕,但还是有几分紧张的。”卓玉说,“入学不到一星期,学校为了减轻大家的恐惧心理,对这个行业树立正确的认识,组织我们观看了电影《入殓师》。后来,我也把这部电影推荐给不少亲友观看。”

  “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跟其他很多专业一样,有各种资格证书要考取。“不一样的是我们一毕业就能上岗。在校学习是‘理论+实操’,每个学生都有顶岗工作的经历,毕业后一参加工作就是‘成手’。”卓玉说。

  毕业之后,卓玉先在浙江宁波入职。工作中,见多了生死离别,她对亲情陪伴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后来,她辞去宁波的工作,选择到离家乡比较近的郑州工作,可以更多地陪伴家人。

  “工作中,我摒弃杂念,一是虔诚,用静穆表达对逝者的尊重,二是认真,用双手给予逝者尊严。生活中,我摒弃杂念,静气养身,能够克服焦虑情绪。”卓玉对记者说,“我处事周到细致、沉着稳重都是缘于这份工作。”

  在卓玉看来,现在的殡葬祭扫风俗越来越文明。选择树葬、草坪葬、花坛葬等形式的人逐渐增多,把精神寄托融入优美的环境之中。祭扫形式也有很大改进,一束鲜花代替烧纸放炮,肃穆氛围中哀思无限。

  “是这样的,改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情感。殡葬、祭扫形式发展的方向肯定是越来越文明,清明节只会更‘清明’。”卓玉说。

责任编辑:张丹
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