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以文物活化利用促进人民文明素养提升

作者:赵之中   发布时间:2022-07-22 23:30   来源:安阳融媒

  安阳是甲骨文的故乡,安阳人对甲骨文的感情用一个成语来表达那就是“刻骨铭心”。三千年前刻有文字的甲骨片作为重要的文物,它们所散发的文明光芒始终在安阳人心中璀璨闪耀着,带给了我们通明自达的骄傲自信,激励着我们在追求文明进步的道路上始终坚定毅然。因此说,重视文物就是与绵延的文明深切相拥,从活化利用的途径中用文物滋润心田,涵养且实践出的必定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累累硕果。

  2022年7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老专家回信中指出:“希望同志们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学术研究,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为发展文博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作出新贡献。”总书记的话通明透彻地告诉我们要探究并开发文物的巨大价值,发挥文物与文明之间的重要促进关系。    

   文物是一个国家文化的延续和承载,是民族精神家园的结晶,是当代人与祖先对话的本体,它们承载着过去夺目的光辉,也昭示着未来的美好希冀,堪属国之瑰宝。文物彰显着文明的力量。文物活化利用是既可以用作保护文物的一种方式方法,就是让来自祖先的生活中文物“活起来”,又可以让它们以一定的展现形式重新回到当代人们的生活工作事业中。文物是人类文明的坐标,它给我们指示着方位。中国遗留下来的各种文物是中华文明在历史中赓续的文脉正果。纵观古今中外,对文物的认知程度以及对文化的重视程度标志着一个民族文明发展的水平。概括来讲,通过文物能为我们今天的文明发展树立起民族文化自信、找寻到通向未来的路径。

  文物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如何让丰富的文物资源活起来,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命题。文物本身不会“说话”,怎么“宣传”才可以入脑入心,并让其迸发出“力量”?

  首先,要护生。一个地区必须要做好文物的整理保护工作,摸清该地区文物资源家底,坚持对文物进行专业保护,特别对濒危损毁文物进行抢救性保护、对重点文物进行预防性主动性保护,让文物真正“益寿延年”,让当代人、后代人能与之共存共续。

  其次,要守正。《周易》常讲:利贞,亨。就是要守正才能亨通。“守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我们要保持敬畏心,不能以戏谑曲解态度去廉价或庸俗消费我们的宝贵财富;不能以偏激态度将之误导偏离它们原有的价值核心。要通过文物活化实现对文化价值的觉悟与觉醒,树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充分尊重,树立自觉的文化主体意识,坚守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价值,贯通中华文明的正确主线。

  最后,要创新。“让文物活起来”需要创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多样化展示、文创产品等,使古老文物在当代焕发新的活力,让它们走进更多人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成为继承发扬文明成为社会的责任和风尚。科技加持、数字赋能,跨界融合、创新传播,现在的活化手段非常丰富。例如,2022年经典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就将国画通过数字演绎与艺术舞台表演很好地融为一体,这种创新实践就走出了文物活化的成功途径。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文化启迪,坚定文化自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让我们以文物活化利用为途径,加快促进我市人民文明素养的全面提升。(中共安阳市委党校 赵之中)

责任编辑:李艳丽
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