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序
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研究员 许 成
我与王革勋老先生相识于 1995 年偃师年会。他当时写了一首诗,题名曰《学子会三川》赠与我 :河洛索句乃贺兰,楚壮士兮多往还。诲人不倦长安老,北国巨子正英年。王革勋老先生年长我 18 岁,是我们的老前辈,也是个老革命。在彼此熟识的近三十年里,王老给我的印象是豪爽、真诚、勤学、务实,革命的激情一直很高。他很喜欢文学,并坚信一个人的文字,能代表这个人的价值取向和品格。他的作品给人一种淳朴浓厚,积极向上,求真务实之感。纵观他的著作,文集八卷——论文集《淇洹集》,诗词选《淇洹吟咏录》,回忆录《战士历程》,学术小百科《学广集萃》,小小说《闲聊八面斋》,读书札记《西坡书签》,微信集《泉源在左》,收笔之作尾声集《凡夫遗痕》。这是他一生的心路历程。
这些作品无不是匠心巨作,也体现了他文学功底的深厚。之前拜读过《战士历程》,该书详细介绍了其跌宕起伏的一生。众所周知王革勋先生是一位党员,是一位为共产主义事业和理想奋斗终生的人。他又曾是一名解放军战士、军官。并且一生都生活在自我设置的“军旅场景”中。纵观王老的经历,他始终是一位拓荒者和创业者。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他都无愧自己的良知,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自己的职责。
《淇洹集》则是一本学术专著,由中国古都学会原会长朱士光先生作序并题写书名。文选收录了王革勋先生研究古都学、历史学、地方志等学术领域的 92 篇论文。王革勋先生做学问实事求是,坚持读书不唯书,不迷信权威,有自己的观点。2004 年,中国古都学会第 21 届年会在郑州举行,王革勋先生在会上发表了《试论郑州的古都地位及郑州、安阳两地古都的历史渊源》的论文,受到与会学者的好评。
翻开这本《凡夫遗痕》,里面记录了王老对生活的感悟,其内容涵盖了学术研讲、思想纵横、人生感悟、点滴随录、知识探索、戏剧评点、微信来往、诗词拾遗、学会活动、雁过回声等,既是一本杂谈,又是一本呕心沥血之作,读后让人鞭策激励,催人发奋向上。
王老对晚年生活的感悟是,健康而有价值地活着,这才是幸福。要珍惜光阴,积极奋进。他现在每天清早健身,上午看报、读书,下午写作,晚上上网。他看的书均为经典理论《共产党宣言》、《剩余价值论》、毛主席的《矛盾论》、《实践论》、《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等等。还包括报纸刊物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参考消息》、《河南日报》、《安阳日报》、《中华魂》、《炎黄春秋》等,晚上还要上网,浏览一下国内外大事,对当下的形势有所了解。科学健康的生活观念,使得现年 86 周岁的他,耳不聋,眼不花,牙能吃,背不驼,腰不弯,脸上没有老年斑。读书、看报不用戴镜子,连手机上最小的字都看的清楚。学习、工作、生活完全运用自如。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这些后辈很好的学习。
近日王老让我对其新书写点什么,我很荣幸。故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是有了对读书、学习的长久热忱,才使得王老佳作不断,这更是值得当下的年轻人去很好的学习。以上寥寥几笔,略表敬意。是为序。
2020 年 3 月 18 日于银川
(作者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局原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