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过年 彰显别样年味儿
编者按
疫情下的虎年春节遭遇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也让安阳网友体验了一次别具特色的“云端春节”。“云拜年”“网上走亲戚”成为新的拜年方式,云年俗、 云学习、云庆典、云服务、云健身等新模式走红,人们在新与旧、破与立的迭代中感受春节不变的味道、永恒的真情。
云上过年 彰显别样年味儿
网上走亲戚 亲情不打折
安阳融媒记者 高咪
疫情下的春节,广大市民选择就地居家过年。2月1日是农历大年初一。网友“凤尾花”通过手机向父母视频拜年。这是她第一次单独在外地过年,特殊时期,为了响应家乡疫情防控要求,她选择留在工作地过年。在她看来:“虽然不能与父母在一起过年,但是看到父母身体健康、家人都平平安安,自己也就放心了。现在分别是短暂的,未来终会团聚。”
与网友“凤尾花”一样,家住文峰区王官屯村的网友“叮咚”响应村委会的号召足不出户,通过视频向街坊邻居和亲戚们拜年。网友“叮咚”说:“村里一直有大喇叭在广播,倡导群众采用电话、微信、抖音等方式拜年。大年初一本来是走亲戚最热闹的时候,我们村里却静悄悄的,大家都不出门,通过实际行动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00后”网友“飞鸟”在网上与家人一起包饺子、吃团圆饭、抢红包,年味儿很浓,亲人之间的情感也更浓。疫情期间,她在家庭微信群中发起了红包,家人纷纷接龙发红包、送祝福,就连很少联系的远房亲友也参与进来,大家互相聊一聊老故事,说一说未来的新愿望。她告诉记者:“网上团圆跨越了地域局限,弥补了家人春节不能回家过年的遗憾,让我们这个大家庭紧紧地抱在一起,过了一个温暖又充实的春节。”
农历大年初二,本是安阳媳妇儿回娘家的日子,很多人选择宅在家中,通过视频或电话方式给父母拜年。“这个春节不回娘家,就在家里过,照样精彩、依旧欢乐、更加安全!”网友“晴儿”在朋友圈里发了这样的话,她带着家中的孩子录制了一个拜年短视频,让欢笑通过网络传递给父母。网友“晴儿”表示:“为了家人和自己的健康,今年不聚餐、不出门、不拜年,原地不动也精彩。”
采访中,多数网友表示,时代在变化发展,我们拜年的形式也在与时俱进,但是春节文化的精神内核——亲情从未改变。我们在新的拜年方式中相互沟通、促进感情,让亲情的种子生根发芽。
品年俗味道 赏文化大餐
安阳融媒记者 高倩
春节期间,市博物馆、市图书馆为市民送来一波又一波的文化大餐。“甲骨文书签贺新春”“版上天地——安阳博物馆藏木刻版画”“瑞虎贺岁——虎文化图片展”“安阳文化大讲堂公开课——邱鹏栋《华佗五禽戏》”“数字阅读推广春节活动”……这些活动吸引了很多市民。有的市民还学着自己绘制了甲骨文书签、书写春联等,晒出了假期的书单。
农历大年初一,网友“强”在微信朋友圈为孩子打卡,内容是参加幼儿园开展的“知年俗、拜年乐”活动。据网友介绍,活动从年前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正月,“打卡只是形式,为的是增加仪式感,每次孩子都能在线上学到丰富多彩的年俗文化,还挺方便的。”网友“强”说。网友“西西”则是从假期开始就在网上搜集年俗知识,讲给孩子听,并通过包饺子、蒸花糕、剪窗花等家庭活动让孩子参与进来。“特别喜欢支付宝写福字的游戏,这次写了不少并通过网络送给了亲友。一些平台还发布了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红包封面。我在微信家族群中用这个给家人拜年,亲戚们都说很有特色。”网友“青梅”说。网友“欣然”感叹:“今年我市推出的两张拜年图片特别有地方文化特色,大红底面配有金色甲骨文‘降福无疆’字样与绿色的亚长牛尊,发朋友圈时配上这两张图片棒极了,身边不少朋友都在用。”“今年春节前,殷墟景区数字藏品亚长牛尊发售,上线不久就被网友一抢而空。春节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更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在这样的日子里,发布相关的文化藏品,传播传统文化自然极受欢迎,这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表现。”网友“洹水”认为。
采访中,也有网友表示,如今,新的拜年与祝福方式为节日赋予了新内涵。很多传统年俗、传统文化、传统技艺通过网络走到了大众面前,这本身就是一种传承与发展。新时代,年俗文化的内容与形式都应该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为更多人送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大餐,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彩。
云庆典火爆 多元素破圈
安阳融媒记者 高倩
最近,冬奥会开幕式中的“24节气”倒计时视频火遍全网。网友纷纷转发,盛赞这是“国家级审美,世界级享受”,每一个画面都能展现国人的浪漫。其实,不仅是这个视频,在春晚中,也有很多中国元素受到广大网友的追捧与喜爱,网友直呼,传统文化通过网络实现了破圈传播,昨日,记者展开了采访。
“爱了爱了,这是一场世界级体育盛典,更是传播中国文化的舞台。开幕式中的古典诗词,满是中国元素的礼服,合唱团小朋友脚上穿的虎头鞋,可爱的冰墩墩、雪绒绒……光是这些就让观众大饱眼福,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网友“乐山”感叹。
网友“冰雪之约”认为,从“我家大门常打开”到“一起向未来”,传递了中华民族开放包容的胸怀与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价值观。“很多平台都开通了观看冬奥赛事的链接,朋友圈为中国运动员加油的声音不绝于耳,冬奥开幕式还没开始,老师就在班级群提醒家长带孩子观看,这对孩子来说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时机。”网友“乐乐”对记者说。
网友“图图”表示:“巨型‘冰面’地屏、AR效果雪花、火炬零碳排放,连线太空的宇航员等,冬奥会和春晚科技含量与炫酷的现代感背后是技术支撑,展现了这些年祖国的科技力量与文明发展成就。”
“今年春晚,除了科技与时尚,中国文化元素也更多了,《只此青绿》《千里江山图》等引发了一波传统文化热,不少网友开始搜索相关知识,挑战领舞姑娘的‘青绿腰’,为中华文化自豪了很久。”网友“叶子”说:“‘学习强国’还推出了一组福虎迎春图,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每天推出一个,将‘六稳六保’‘五位一体’‘四个自信’等时政内容与传统新年结合,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网友“像风一样”说:“最近,有的孩子自绘可爱的冬奥吉祥物,网友在线上求冰墩墩增量补发,奥运同款服饰一件难求,还有的网友用锅碗瓢盆模拟冰壶运动,如此种种,给群众的假日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也丰富了群众的精神世界。”文化破圈传播背后是国人的爱国心与文化自信。这是一种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种持久向上的力量,是国家民族强盛与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假期充电忙 奋进蓄能量
安阳融媒记者 邓娴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很多市民和网友在学习中充实着自己。
在我市一家企业上班的吴雷刚入职两年,学习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吴雷在实践操作中已基本能胜任当前的工作,但他并不能满足于此。他说,公司一直要求在创新中增效益。如何在创新中加速产业转型升级,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因为疫情,老家在洛阳的吴雷选择了就地过年,但过年他也没有闲着,而是选择用知识武装自己。吴雷告诉记者:“知识更新迭代快,不学习进步就等于倒退,即便是参加了工作也不能有丝毫放松。”
像吴雷一样利用春节假期给自己充电的年轻人不在少数,网友“何丽丽”给自己选了一门心理学课程。她说:“无意中接触到这门课,听了听挺有意思,索性就进一步学一下。平时工作压力大,工作、生活中遇到问题可以用学到的知识为自己减压。”
市民董素敏利用假期学了门剪纸手艺,春节前,她把自己剪的窗花贴上,别有一番风味。她告诉记者:“趁着假期没事,我和女儿从视频上学了剪纸手艺,刚开始学还挺难,逐渐就摸索出了门道。女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对剪纸产生了兴趣,有机会再深入学学,艺多不压身。”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市民和网友在假期中不间断地学习,他们中很多人利用“学习强国”平台,每天除了了解时事,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网友“平凡生活”说:“‘学习强国’平台上的内容非常丰富,能读文章、听诗歌,还有很多美食制作视频,这个假期,我从‘学习强国’平台还学了不少美食制作方法。”还有很多网友利用其他平台为自己充电,或学习专业知识,或新学一门技能。他们在假期中忙着充电,为新的一年再次奋进积蓄能量。
春节不打烊 云服务升级
安阳融媒记者 高咪
疫情下的春节,催生出许多新消费模式,例如,鲜花配送、线上送药、上门理发等线上服务,为群众生活带来更多便利。网友对这一现象有哪些看法?又有哪些建议和意见?一起跟记者来听听。
2月5日,网友“雪绒花”在手机上订购了一个花篮和一个蛋糕,第二天就送到了家门口。她说:“农历正月初五是我妈妈的生日,饭店没有开门,我们就在家里准备了一桌,看到网上可以订购鲜花和蛋糕,就在手机上下单,价格不贵,送货还十分高效。”
“00后”网友“疯狂赛车”是一名网购达人,疫情期间,她足不出户采买年货。她的微信上有多个购物群,水果群、蔬菜群、饮料群等,需要什么就在群内接龙,线上下单、线下配送。她告诉记者:“春节期间,我们一家都没有外出,一日三餐基本上都是通过微信群购买,下单后就有人把东西送到小区门口,十分方便。”
网友“向阳花开”春节期间切实地感受到互联网的便利。居家过程中,上火导致牙疼。家中没有药,楼下的药店也关了门,她急坏了。幸好看到小区群中有送药上门的电话,一个电话打过去,药就送来了。她告诉记者:“线上购物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在家不出门就能解决问题,真是贴心。”
线上服务不仅符合疫情期间的安全需求,方便了客户,对线下商户来说也是促销的好时机。黄河南路上的一家水果店春节期间不打烊,虽然店面没开,但可以通过微信群购买,除了销售水果,他们还扩大经营范围,卖起了海鲜、鲜奶、干果等,3个微信群粉丝超过1000人。网友“龙”本在一家理发店上班,受疫情影响,店面未能营业,于是他便在微信群里发起了上门理发。他告诉记者:“网上接单,价钱与往常一样。我会带上消毒液和理发工具,与顾客约定好时间和地点,满足顾客的实际需要。”
采访中,很多网友对线上服务模式表示赞许。春节期间,同城配送、上门服务等线上服务为市民提供物资保障、满足多种购物需求。同时,很多线下实体店纷纷抓住机遇,趁势转变,开启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模式,积极复工复产。当然,也有网友提出,线上线下服务还需要在服务细节、配送服务、售后体验等方面进一步完善,通过优质的服务最终赢得消费者的口碑。
过节新风尚 线上来健身
安阳融媒记者 邓娴
“吸气、收脚、转身抱球……”农历大年初六,听着视频中的教学指导,家住朝霞路南段的市民王景霞有模有样地练习着太极拳。春节假期,跟着视频练习太极拳已经成为她的假期日常。
像王景霞一样,每天跟着视频练习舞蹈、锻炼身体的市民和网友不在少数,他们在云端跟着视频学起来、动起来,让春节假期的居家生活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因为我市突发疫情,很多在外的游子选择就地过年。王景霞的女儿也在外地过年。王景霞说:“过年比较清静,闲着的时间给自己找点事干,从网上学的太极拳,每天学几个动作,等学完了就可以去公园练了。”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运动健身成为市民过年的必选项目。网友“乐迪28”在网上学了一套健身操,每天坚持锻炼。她告诉记者:“平时工作忙,顾不上锻炼身体,时常有腰疼的毛病。春节假期因为疫情原因没有外出,正好在家锻炼锻炼,学了这套健身操,每天锻炼还是有效果的,以后要坚持锻炼。”
健康的身体是幸福生活的基石,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市民健身的热情高涨。2月6日下午,很多市民在市民文化活动中心广场锻炼身体,有的在滑轮滑,有的在打羽毛球。市民周楠和孩子在打羽毛球。她告诉记者:“前几天一直在家锻炼,孩子还通过网络教程重新温习了跆拳道,今天天气比较好,出来锻炼下,放松下心情。”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市民养成了每天健身的好习惯,尤其是在疫情下的春节,很多年轻人也加入健身的队伍,他们通过网络学习体操、锻炼身体,同时,他们也希望,可以通过网络参与当地的文体活动,把运动融入日常生活,强身健体,增强健身活动的互动性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