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继续前行丨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有序复工复产侧记
疫情之后继续前行
——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有序复工复产侧记
安阳融媒记者 张璐
随着我市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态势的拓展,正常的生产生活工作秩序也在慢慢恢复,各地复工复产取得了积极进展。
2月14日,记者在我市安阳县(示范区)桑园遗址现场看到,考古人员戴着口罩,手拿考古发掘工具对考古遗址现场进行发掘工作。工作人员分工明确,现场秩序井然,考古发掘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严格执行所有人员正确佩戴口罩、进出门扫码登记、测量体温、全身消毒,外来人员不经主管领导批准一律不准进入单位等制度。1月底,身为我市文物业的排头兵,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市文物局组织领导下第一时间开始复工复产,除仍处于封控区的个别同志外,所有人员均回单位正常上班。同时,解封不等于解防,他们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积极推动各项工作开展。尤其是春节期间,为保护国家地上和地下文物安全,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单位驻地和所有停工的考古发掘工地均安排专人24小时轮流值班,严格执行登记制度,单位领导定期抽查,做到所有人不脱岗、不离岗。
桑园遗址为典型的商代晚期聚落遗址,分布有大量商代晚期灰坑和少量商代晚期墓葬。从出土器物特征来看,该遗址的年代基本相当于殷墟中晚期,在安阳市东南区域发现大面积的殷墟时期遗址,是我市乃至全国的重大考古发现。2月6日,为消除建设工程地下隐患,确保地下文物安全以及获取全面的考古发掘信息资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负责的安阳县(示范区)桑园遗址和文峰(高新区)DN7-2-3-1地块考古发掘项目初步复工。考古工地复工后,为保障工作人员人身安全和地下文物安全,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严格执行佩戴口罩、扫码登记、测温、消毒等疫情防控制度和各项工地安全制度,将所有一线考古发掘、绘图、摄影等人员控制在10人以内,不准人员聚堆聊天,除喝水、吃饭外,任何人不得随意摘口罩,外来人员一律禁止进入考古工地。
固岸墓地位于殷都区安丰乡,为年代跨度较大的大型墓地,从战国秦汉至清代中叶的墓葬都有发现,其中以北朝晚期的东魏、北齐墓葬为最多,且多为平民墓葬,面积较大,文化内涵丰富。固岸墓地被评为2006年度全国重要考古新发现,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月7日,汤阴县解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调查人员全部到位。为进一步理清固岸墓地的范围和遗迹分布状况,为下一步考古研究和城市基本建设提供准确资料,固岸墓地专项考古调查工作宣告复工。固岸墓地的考古调查工作亦严格执行各项疫情防控制度,由1名专业技术人员带队,6名考古技工以10米为间隔开展文物考古勘探调查工作。
“接下来,在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负责的其他考古发掘项目也将有序复工复产,全体人员将继续在探索未知、揭示本源的考古之路上矢志前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好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阐释工作,为安阳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保驾护航,为安阳文物事业的高速腾飞贡献力量。”市文物局副局长、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孔德铭说。